方鵬翔把愛傳出去 印度大吉嶺3700公里遠醫療義診 /脊椎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脊椎手術權威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24.9.21
台灣有許許多多自發性的醫療及衛教人員經常性的結合成醫療服務隊,資掏腰包,出錢、出力、出時間,前往與臺灣沒有邦交而缺乏醫療照顧的艱困地區進行醫療義診。
本集街頭巷尾傳真情,要帶各位到3700公里遠的印度大吉嶺,用您的耳朵去聽聽,有一群人,放下自己台灣忙碌的工作,暫時拋離舒適的生活,深入你我都不認識的國度,過著不很舒適的日子,甚至在大雨中,車子開在懸崖壁上,冒著生命危險,為了服務將近一千人的醫療義診。
五官立體的方鵬翔,有著外國人輪廓的臉孔,是一位神經外科專科醫師,曾在醫學中心執業,現職任於員郭醫院。
方鵬翔訴說這趟醫療義診的因緣起始。海拔近兩千的印度大吉嶺 西藏難民自助中心,在陡峭的山脊之上。大吉嶺是靠印度的西孟加拉的一座山城,這地方是早期藏族流亡到此,落地的地方,所以有很多喇嘛廟,藏族在此藉由印度政府的協助在此造鎮,但海拔2400公尺,可想而知,都是高山峻嶺,所有房子都蓋在山坡上,到處可見樓梯,沒有高樓,住在這裡的居民每天都要爬上幾百階的階梯,所以以膝關節退化個案居多,不僅如此,這裡的國小孩童,也常見腰痠背痛!
在印度大吉嶺的西藏難民,自立自足,以毛牛的毛或是綿羊,特產毛衣,方鵬翔很希望能以物易物,搭起毛衣平台,支持西藏難民。
愛,簡簡單單一個字,卻是心與心的碰撞,和靈魂與靈魂的交融。 方鵬翔說,民間NGO組織路竹會,發起的海外醫療義診,除了為當地居民拔苦病痛,還將多餘,適合使用的的醫療備品留在當地。能留的就留。 不能留的,貴重醫材,要過海關,卻是困難重重。
方鵬翔一群人得要自立自強,才能過關。 走進另一個國度,打開視野,成了人生最珍貴的機會,真情的付出,真心的回饋,洗滌人心最佳良方。
原內容:《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24.9.21
延伸閱讀 >>
- 神經脊椎專家方鵬翔主任專訪(創業名人堂)
- 神經外科權威方鵬翔主任專訪(關鍵特搜)
- 方鵬翔主任:醫病互動目錄
- 方鵬翔主任:醫師手札目錄
- 避免誤開刀:多問醫生才能避免成為犧牲品
- 家屬分享:陪伴媽媽的椎間盤突出治療故事
- 容易被誤診的梨狀肌症候群
- 超預防醫學產業論壇:方鵬翔醫師剖析幹細胞治療,及未來外泌體治療發展趨勢
- 其實他是腕隧道症候群
- 椎管狹窄症:年紀大雙腳無力走不遠,到底是什麼原因
- 工商時報:方鵬翔用笑容反轉醫生嚴肅形象
- 醫師手札:阿嬤的骨水泥
- 患者分享:妳就和它和平共處吧
- 醫病互動:只要多那麼一點點
- 醫師手札:搶救神經,刻不容緩
- 脊椎照顧有一套
- 【手術】我要治療的是「病患」,而不是「影像」
- 雙手麻痛多年無力的中年婦女
- 【醫師手札】雙腳癱瘓,半身癱瘓,中風後再生,真的達成!
- 神經外科醫師的同理心
瀏覽更多內容 >>
臉書追蹤 >>
LINE官方帳號>>

本內容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任何手術與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本資訊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的當面評估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