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是腕隧道症候群 /神經脊椎專家/脊椎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脊椎手術權威

最近門診來了位便當店老闆,每天要切菜炒菜,雙手麻麻的有段時間了,一開始甩甩手就沒事;後來變嚴重,去看診說是頸椎問題,需要治療。

 

最近他有點擔心,因為他開始感覺沒力拿鍋鏟

 

經過了解病史、病情加重時的情況、他手麻的特點,安排檢查,其實他是「腕隧道症候群」

 

 

一、腕隧道症候群是什麼

 

腕隧道症候群,很像是道路塞住了。在人體里,像是腕骨的骨折、退化、變形,也會造成塞車。

 

.

 

在我們的手腕這裡,韌帶和骨頭形成一個狹窄堅硬的通道(腕隧道),正中神經和肌腱從這裡通過

 

「正中神經」是從我們的前臂,經過手腕,到手掌,控制手腕和大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半邊(靠近中指那半邊)的感覺

 

 

當正中神經在手腕處被擠壓或壓迫,產生麻木、刺痛或甚至無力的症狀,就叫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

 

 

二、為什麼會發生腕隧道症候群

 

研究顯示腕隧道症候群較常發生在40~60歲,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女生腕隧道症候群比例是男生3-10倍

 

大多數腕隧道症候群患者有一些類似特徵:糖尿病、甲狀線功能低下、肥胖、停經、更年期、懷孕女性......,以及從事需要手腕反覆動作的職業。

 

只要工作時會頻繁使用手腕,都有一定風險,例如:長期使用電腦、手機;工作時要使用會震動的機器,工地電鑽工人、牙醫⋯還有,廚師、機械維修員、收銀員⋯習慣用的那隻手,症狀都會更嚴重

 

先天腕隧道構造比較窄、手腕骨折或扭傷、腱鞘囊腫、脂肪瘤、發炎性關節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也都可能會發生腕隧道症候群

 

 

三、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

 

初期,一般是手指麻痛、刺痛、手腕疼痛、手麻木。

 

因為正中神經支配掌側前三指半的感覺,所以麻痛大部分都分布在這裡,但整隻手掌麻的情形也很常見。在晚上睡覺時會更明顯,甚至麻痛到醒來。

 

初期甩甩手就可以減輕症狀,很容易延誤就醫。隨著症狀變嚴重,麻痛時間也會變長。

.

 

中期可能拿筷子、杯子、扣鈕扣等細微動作會出現障礙,甚至握力變弱,東西拿不穩。

 

後期可能手腕處被輕輕一碰,就有被電到的感覺。再嚴重可能肌肉萎縮⋯

 

 

四、手麻就都是腕隧道症候群嗎?

 

手麻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頸椎椎間盤突出、糖尿病多發性神經病變、手腕肌腱炎(媽媽手)、手腕關節炎、拇指關節炎、手肘正中神經壓迫症...也都可能有手麻的表現

 

這位患者被當成頸椎病醫治。但當頸椎壓迫到神經根,這種常常是一條線一直放射到手,疼痛一般是它的主要表現。

 

而腕隧道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受壓引起的,所以會是在正中神經支配的神經範圍內的麻木。

 

當然,不排除患者同時有頸椎病,也有腕隧道症候群,診斷需要很謹慎,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是說要請大家到門診詳細診查

 

 

五、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

 

治療要儘早開始。輕微或初期先進行保守治療,例如:服用藥物、佩戴手腕護具、避免過度手腕動作、復健

 

超音波引導注射、PRP、震波⋯都是比較新的治療方法,但首要之務是準確的診斷,先確定是腕隧道症候群造成的問題。

 

如果保守治療一段時間仍無法改善,也影響了正常生活,再考慮手術。

 

腕隧道症候群的手術不難,傷口不大,可能大家還記得去年我用兩個針孔幫一位媽媽處理好她的10年的腕隧道症候群

 

 

六、預防腕隧道症候群

 

最重要的是預防。包括手術過的患者,請都要注意別過度使用手腕。

 

例如,用墊子讓手腕處在合適高度,防止手腕彎折,儘量維持良好姿勢。

 

盡量避免手腕反覆彎曲的動作,減少使用頻率,每隔一段時間提醒自己讓手腕休息放鬆。

 

平時妥善挑選工具(例如刀子、釘槍、滑鼠),儘量減少手的抓握。

 

-

如果察覺有手指麻痛、手腕不舒服的情況,提醒大家不要輕忽不理,建議進一步診查。

 

 

延伸閱讀 >>

 

 

瀏覽更多內容 >>

看診資訊 |衛教新知 |醫師手札

最新消息 | 媒體報導醫病互動

 

臉書追蹤 >>

脊椎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的專家-方鵬翔博士

脊椎手術的權威。方鵬翔主任

神經脊椎的專家-方鵬翔主任

 

本內容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任何手術與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本資訊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的當面評估或治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