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誤診的梨狀肌症候群 /神經脊椎專家/脊椎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脊椎手術權威
患者是在去年12月份走路摔倒,整個人趴在地上,起身後沒有不舒服,後來開始出現左側臀部疼痛。
因為她的工作常常要站立、走動,結果屁股越來越痛。她做過核磁共振,醫生告知說是腰椎間盤突出,建議手術治療。
來門診時,我跟她解釋,就算做了手術,你還是會痛。因為經過檢查,她的疼痛和椎間盤沒有關係,而是梨狀肌症候群。
一、梨狀肌症候群是什麼
梨狀肌是在臀部深層的一塊形似梨子的小肌肉,所以叫做梨狀肌。梨狀肌主要是協同其他肌肉完成大腿的外展、外旋動作。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緊密相鄰。因為久坐久站、蹺腳、運動傷害等重複動作或損傷,引起發炎腫脹,進而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發生類似屁股痛、腳麻的症狀。
二、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
臀部酸脹發沉,在臀部深處有明顯痛點。疼痛感可能會從臀部延伸至腳底,甚至影響到走路,跛行、感覺無力。嚴重的會感覺臀腿劇烈疼痛,兩隻腳都不敢伸直。
三、梨狀肌症候群和椎間盤突出的差異
椎間盤的髓核擠出而壓迫神經根,這是「椎間盤突出」。
而「梨狀肌症候群」則是梨狀肌發炎腫脹壓迫到坐骨神經。
四、梨狀肌症候群怎麼治療
醫學統計8成梨狀肌症候群病患透過吃藥、打針、復健、拉筋就會改善
五、深臀症候群又是什麼
其實臀部疼痛也常常不是單純梨狀肌出問題,可能根源來自臀部深層的肌肉、神經及韌帶等組織,所以這些年醫學上也出現「深臀症候群」這個詞。
-
事實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包括關節錯位、滑脫、肌肉問題、神經壓迫,甚至是骨折,有些醫生看片子看到有突出,就說問題是突出引起的,卻沒有結合病患的實際情況來診斷。這也是我常說的,不要只是醫治那個影像,需要醫治的是患者的病痛。也要提醒大家,長時間久坐,需要定時起身活動,避免蹺腳,座椅及床墊應選擇軟硬適中以免因肌肉不當施力而受傷!
原內容:臉書粉絲專頁 神經脊椎的專家-方鵬翔主任 2024.3.6,本文以適合手機網頁瀏覽方式編輯排版
延伸閱讀 >>
- 神經脊椎專家方鵬翔主任專訪(創業名人堂)
- 神經外科權威方鵬翔主任專訪(關鍵特搜)
- 方鵬翔主任:醫病互動目錄
- 方鵬翔主任:醫師手札目錄
- 看不到的,是醫生的技術
- 【手術】我要治療的是「病患」,而不是「影像」
- 雙手麻痛多年無力的中年婦女
- 【醫師手札】雙腳癱瘓,半身癱瘓,中風後再生,真的達成!
- 神經外科醫師的同理心
- 醫師好辣20240121完整版
- 足底筋膜炎治療,曾打PRP超過百萬的大姐的疑問
- 退化性關節炎,近20年來,看遍台中以南各大醫院......
- 椎管狹窄症:年紀大雙腳無力走不遠,到底是什麼原因
- 工商時報:方鵬翔用笑容反轉醫生嚴肅形象
- 患者留言:因為我缺一點錢不夠開刀用......
- 醫師手札:阿嬤的骨水泥
- 患者分享:妳就和它和平共處吧
- 醫病互動:只要多那麼一點點
- 醫師手札:搶救神經,刻不容緩
- 從台北下來員林看診,真的是非常值得
- 脊椎照顧有一套
瀏覽更多內容 >>
臉書追蹤 >>
本內容僅供教育與醫療資訊推廣。任何手術與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本資訊不能取代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的當面評估或治療。